环球热资讯!龙里县洗马镇:推进中药材种植“产加销”一体化
近日,在龙里县洗马镇哪嗙社区长芽组的田地里,来自贵州威门药业的资深农业技术专家杜富强、尹世雄正在为村民讲解苗药头花廖的种植技术。
(资料图)
今年4月初,哪嗙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孟晓彬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发现,很多群众家庭收入来源单一,传统作物种植收益较低;青壮劳动力多外出打工,劳动力不足,许多经济作物无法种植。于是孟晓彬主动联系邀请相关农技专家来村里,现场为群众问诊把脉,出谋划策。
农技专家到哪嗙社区考察孟晓彬 供图
“头花蓼是多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,喜凉爽气候,较耐寒。哪嗙社区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头花廖的种植。”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说。
头花蓼为蓼科植物,又名四季红、石莽草、太阳草、满地红等,以地上部分的茎、叶、花、果实或全草入药。是我省苗族群众常用的药材,具有解毒、散瘀、利尿通淋等多种功效,用途广泛,疗效显著。
专家与种植户交流头花廖种植情况吴意发 供图
近年来,贵州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,根据《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、《贵州省大健康产业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》等相关政策,做大做强中药、民族药。并根据贵州省中药材发展优势确定了十五个重点中药材品种,头花蓼便是全省主要发展的15个中药材品种之一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省内头花蓼药材年需用量约为 6000 吨,而且尚有逐年增加之势。
该药材种植技术不复杂、投资少、节省劳动力,收益是种植玉米的两倍。经社区“两委”、驻村工作队和群众代表充分讨论后,哪嗙社区积极发挥组织带动、书记带领、党员带头“三带”作用,结合该社区地理区位优势盘活土地资源,布局头花廖种植项目,打造形成“产加销”一体化链条,带动群众增收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
编辑 孙蕙
二审 杨惠
三审 袁燕